修复者的困境:克里斯·莱恩与OpenAI的不可能任务
危机公关大师与OpenAI的价值观困境
克里斯·莱恩堪称化解负面消息的顶尖高手。这位曾担任克林顿时期阿尔·戈尔新闻秘书、在Airbnb经历从本土到布鲁塞尔各类监管风暴的首席危机管理者,深谙舆论引导之道。如今他接手了可能是职业生涯中最棘手的任务:作为OpenAI全球政策副总裁,他需要让世界相信这家公司真心致力于人工智能民主化——尽管其行为模式越来越像所有曾标榜与众别的科技巨头。
精心设计的对话与未解的矛盾
本周在多伦多Elevate会议上,我与莱恩进行了20分钟对谈。这短短20分钟里,我试图突破官方说辞,触及侵蚀OpenAI精心构建形象的现实矛盾。这并非易事,也未能完全成功。莱恩确实专业过人——他富有亲和力,言谈理性,坦然承认不确定性,甚至谈及自己凌晨三点惊醒,担忧这一切是否真能造福人类。
然而当你的公司正在传讯批评者、榨取经济萧条城镇的水电资源、复活已故名人来巩固市场地位时,良好意愿显得苍白无力。
Sora视频工具的核心争议
OpenAI面临的诸多问题,根源在于Sora。这款上周发布的视频生成工具似乎内置了受版权保护的内容。对于正被《纽约时报》《多伦多星报》及半个出版行业起诉的公司而言,此举堪称大胆。从商业营销角度看却十分高明:这款仅限邀请使用的应用迅速登顶应用商店,用户们争相创建数字分身、OpenAI CEO萨姆·奥尔特曼的形象,以及皮卡丘、马里奥、《南方公园》卡特曼等角色,甚至包括图帕克·沙克等已故明星。
当被问及为何推出包含这些角色的Sora新版时,莱恩给出了标准说辞:Sora如同电力或印刷机,是“通用技术”,旨在为缺乏天赋或资源的人 democratize 创造力。他甚至在台上自称“创意零基础”,表示现在也能制作视频。
但他回避了一个关键事实:OpenAI最初“允许”权利持有人选择退出Sora训练数据——这完全违背版权惯例。在发现用户尤其青睐版权内容后(这毫不意外),公司才“进化”到选择加入模式。这并非迭代创新,而是在试探法律底线。(值得注意的是,尽管美国电影协会上周发出法律威胁,OpenAI似乎已成功闯关。)
版权争议与“合理使用”的博弈
这种情形自然令人想起出版界的愤慨——他们指控OpenAI使用其内容训练模型却拒绝利益分成。当我追问出版商被排除在利益分配之外的问题时,莱恩援引了旨在平衡创作者权利与公众知识获取的“合理使用”原则,称其为美国科技主导地位的秘密武器。
或许如此。但当我提及最近采访其旧主阿尔·戈尔时意识到,人们完全可以通过ChatGPT获取信息而无需阅读我在TechCrunch的报道,莱恩首次放下了官方辞令:“我们都需要解决这个问题,”他表示,“在台上轻描淡写地说需要探索新经济模式很容易,但我相信我们会找到方案。”(简言之,我们正在摸着石头过河。)
基础设施建设的隐忧
更棘手的是无人愿直面的基础设施问题。OpenAI已在德克萨斯州阿比林运营数据中心园区,最近又与甲骨文和软银合作在俄亥俄州洛兹敦破土兴建巨型数据中心。莱恩曾将AI普及比作电力革命——称最后接入的地区仍在奋力追赶——但OpenAI的“星际之门”项目却正瞄准这些经济困难地区建设耗水耗电惊人的设施。
当被问及这些社区将获益还是沦为埋单者时,莱恩转向千兆瓦与地缘政治论述:OpenAI每周需约1千兆瓦能源,而中国去年新增450千兆瓦及33座核设施。若民主国家想要民主AI,就必须参与竞争。“作为乐观主义者,我认为这将推动能源系统现代化,”他描绘着电网改造后美国再工业化的蓝图。
这番展望令人振奋,却未解答洛兹敦和阿比林居民是否会看着水电费暴涨,而OpenAI正用这些能源生成约翰·肯尼迪和声名狼藉先生的视频。(视频生成是当前能耗最高的AI应用。)
伦理边界与人性创伤
最令人不适的例子来自泽尔达·威廉姆斯。在我们访谈前一天,这位已故喜剧大师罗宾·威廉姆斯的女儿在Instagram恳求陌生人停止发送用AI生成的其父亲影像。“你们不是在创作艺术,”她写道,“而是在用人类生命制作令人作呕的过度加工热狗。”
当我问及公司如何调和这种情感伤害与其使命时,莱恩谈论起责任设计、测试框架和政府合作等流程。“这类问题根本没有现成剧本,对吧?”
在某些时刻,莱恩确实展现出脆弱性。他坦言每晚凌晨三点惊醒,忧心民主化、地缘政治和基础设施问题。“这伴随着巨大责任。”
暗流涌动的真相
无论这些表现是否刻意,我相信他的焦虑。离开多伦多时,我以为目睹了一场政治传播大师课——莱恩在刀尖上舞蹈,回避着那些连他自己可能都不认同的公司决策。直到周五事件爆发。
非营利倡导组织Encode AI的政策律师内森·卡尔文披露,就在我与莱恩对话时,OpenAI竟派警长副手在晚餐时间前往其华盛顿住所送达传票,要求获取他与加州立法者、大学生及前OpenAI员工的私密通讯。
卡尔文指控OpenAI就加州SB 53法案采用恐吓策略,指责公司以与埃隆·马斯克的法律纠纷为借口打压批评者,暗示Encode秘密接受马斯克资助。事实上,他坦言自己曾反对OpenAI对这项AI安全法案的立场,当看到公司声称“努力改进法案”时,“简直笑出声”。在社交媒体长文中,他直指莱恩是“政治暗黑艺术大师”。
内部觉醒的良知
在华盛顿,这或许是种恭维。但对标榜“为全人类造福”的OpenAI而言,这无异于控诉。更重要的是,连OpenAI内部员工也对公司蜕变方向产生分歧。
据我同事马克斯报道,Sora 2发布后多名现任及前任员工在社交媒体表达不安。OpenAI研究员兼哈佛教授博阿兹·巴拉克写道:Sora 2“技术令人惊叹,但现在庆贺避免重蹈社交媒体应用和深度伪造覆辙为时过早”。
更震撼的是,OpenAI使命对齐负责人乔希·阿奇姆就卡尔文指控发布推文。他预先声明这可能“危及整个职业生涯”,继而写道:“我们不能让自己变成令人恐惧的强权而非正义力量。我们对全人类负有责任和使命,履行这份职责的标准极高。”
这意义非凡——一位OpenAI高管公开质疑公司是否正在沦为“令人恐惧的强权”,其分量远胜竞争对手攻击或记者追问。这是选择相信公司使命的员工,正在职业风险中经历良知危机。
理想与现实的裂痕
这是一个觉醒时刻。即便你是科技界最顶尖的政治操盘手,善于化解不可能的局面,最终仍可能服务于言行日益割裂的公司——随着OpenAI向通用人工智能冲刺,这种矛盾只会愈发尖锐。
这让我意识到,关键问题不在于克里斯·莱恩能否兜售OpenAI的使命,而在于其他人——尤其是仍在公司工作的员工——是否依然相信这个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