驱动人工智能热潮的数十亿美元基础设施交易

运行AI产品需要巨大的算力支撑。随着科技行业竞相挖掘AI模型的潜力,一场围绕AI基础设施建设的竞赛也同步展开。英伟达首席执行官黄仁勋在近期财报电话会议中预测,到2030年底前,全球AI基础设施投资总额将达到3至4万亿美元,其中大部分资金将来自AI企业。这场建设狂潮正给电网带来巨大压力,并将行业的建造能力推向极限。

下文将梳理当前规模最大的AI基础设施项目,涵盖Meta、甲骨文、微软、谷歌及OpenAI等科技巨头的重磅投资。随着建设热潮持续升温,我们将持续更新相关数据。

微软向OpenAI注资10亿美元

这场被视为引爆当代AI热潮的关键交易始于2019年:微软向当时名不见经传的非营利组织OpenAI投资10亿美元,该机构当时主要因埃隆·马斯克的参与而备受关注。这项协议的关键在于,微软成为OpenAI独家云服务供应商。随着模型训练对算力的需求激增,微软后续投资逐渐转为以Azure云服务额度替代现金支持。

这堪称双赢合作:微软借此提升Azure业务营收,OpenAI则获得了应对最大开支的资金支持。此后数年间,微软将总投资额累计提升至近140亿美元——当OpenAI转型为营利性企业时,这笔投资将带来巨额回报。

不过双方合作近期出现松动。今年1月,OpenAI宣布不再独家使用微软云服务,仅授予其未来基础设施需求的优先拒绝权,若Azure无法满足需求将寻求其他供应商。更值得关注的是,微软已开始探索其他基础模型来支持其AI产品,展现出与这家AI巨头进一步剥离的姿态。

OpenAI与微软的合作模式已成为行业范本: Anthropic获得亚马逊80亿美元投资后,针对其硬件进行内核级优化以适配AI训练;谷歌云则与Lovable、Windsurf等新兴AI公司签署“主要计算合作伙伴”协议(尽管未涉及直接投资);就连OpenAI也再度拓展合作,于9月获得英伟达1000亿美元投资,用于采购更多GPU算力资源。

甲骨文的异军突起

2025年6月30日,甲骨文在SEC备案中披露与未具名合作伙伴签订300亿美元云服务协议,金额超越其上一财年全年云业务总收入。后经证实合作方正是OpenAI,此举使甲骨文与谷歌共同跻身OpenAI后微软时代的云服务商行列。消息公布后,该公司股价应声暴涨。

数月后再度上演惊人一幕:9月10日,甲骨文宣布签署为期五年、总额3万亿美元的算力采购协议,计划于2027年启动。这笔天价交易推动其股价持续攀升,创始人拉里·埃里森一度登顶全球首富。如此庞大的金额令人震惊——OpenAI当前并不具备3万亿美元的支付能力,这个数字既预示两家公司的爆发式增长,也承载着市场的高度期待。

尽管资金尚未开始流动,该协议已奠定甲骨文作为AI基础设施领军者的地位,使其成为不容忽视的金融力量。

构建超大规模数据中心

对于Meta这类已拥有庞传统基础设施的企业,AI建设之路更为复杂,但投入同样惊人。马克·扎克伯格表示,Meta计划在2028年底前投入6000亿美元用于美国本土基础设施建设。

仅2025年上半年,受AI战略扩张驱动,公司支出较去年同期激增300亿美元。部分资金流向大额云服务合约(如近期与谷歌云签订的100亿美元协议),但更多资源正注入两座新建巨型数据中心。

位于路易斯安那州、占地2250英亩的“Hyperion”基地预计耗资100亿美元建设,将提供5吉瓦算力。值得注意的是,该基地已与当地核电站达成协议以应对激增的能耗需求。规模稍小的俄亥俄州“Prometheus”基地计划于2026年投运,将采用天然气供电。

此类建设伴随切实环境代价:埃隆·马斯克的xAI在田纳西州南孟菲斯建造的混合数据中心与发电厂,因使用多台天然气轮机已成为该县雾霾化学物质主要排放源之一,专家指出其违反《清洁空气法》。

“星门”登月计划

就在特朗普第二次就职典礼两天后,其宣布软银、OpenAI与甲骨文成立合资企业,计划斥资5万亿美元在美国建设AI基础设施。这个以1994年电影命名的“星门”项目引发空前关注,特朗普称其为“史上最大AI基建项目”。萨姆·奥特曼亦表示认同:“这将是这个时代最重要的项目。”

项目框架显示,软银负责资金支持,甲骨文根据OpenAI的技术要求进行建设,特朗普则承诺扫清一切可能阻碍项目进度的监管障碍。但项目伊始便遭受质疑,奥特曼的商业对手埃隆·马斯克直指其缺乏可用资金。

随着舆论热度消退,项目推进势头减弱。8月彭博社报道称合作方未能达成共识。尽管如此,项目仍在德克萨斯州阿比林市启动建设八座数据中心,最后一座建筑预计于2026年底完工。

本文首发于9月22日

© 版权声明

推动人工智能热潮的数十亿美元基础设施交易

运行AI产品需要巨大的计算能力。随着科技行业竞相挖掘AI模型的潜力,一场围绕AI基础设施建设的竞赛也同步展开。在最近的财报电话会议上,英伟达首席执行官黄仁勋预测,到本十年末,AI基础设施的投资总额将达到3至4万亿美元——其中大部分资金将来自AI公司自身。这一进程正给电网带来巨大压力,并将行业的建设能力推向极限。

下文将详细梳理当前规模最大的AI基础设施项目,包括Meta、Oracle、微软、谷歌和OpenAI的主要投资计划。随着AI热潮持续升温、投资金额不断攀升,本文内容将持续更新。

微软对OpenAI的10亿美元投资

这桩交易可谓当代AI热潮的起点:2019年,微软向当时名不见经传的非营利组织OpenAI投资10亿美元。该组织当时主要因与埃隆·马斯克的关联而受到关注。关键在于,这笔交易使微软成为OpenAI的独家云服务提供商。随着模型训练的需求日益增长,微软的投资逐渐更多以Azure云服务额度的形式而非现金注入。这对双方是双赢之举:微软得以提升Azure销售额,OpenAI则获得了支撑其最大单项支出的资金。此后数年间,微软将投资总额累计增至近140亿美元——当OpenAI转型为营利性公司时,这一布局将带来巨大回报。

不过,两家公司的合作关系近期出现松动。今年1月,OpenAI宣布不再独家使用微软云服务,仅授予微软未来基础设施需求的优先拒绝权,若Azure无法满足需求则会寻求其他合作伙伴。更近期的是,微软开始探索其他基础模型为其AI产品提供支持,进一步展现与这家AI巨头的独立性。

OpenAI与微软的合作模式如此成功,以至于AI服务与特定云提供商签约已成为行业惯例。Anthropic从亚马逊获得80亿美元投资,并对该公司硬件进行内核级修改以优化AI训练。谷歌云也与Loveable、Windsurf等小型AI公司签署“主要计算合作伙伴”协议(尽管未涉及直接投资)。甚至OpenAI也再次行动,于9月获得英伟达1000亿美元投资,用于采购更多GPU。

Oracle的崛起

2025年6月30日,Oracle在SEC文件中披露与未具名合作伙伴签署了300亿美元云服务协议,金额超过其上一财年全年云收入。后经证实,合作伙伴正是OpenAI,这使得Oracle与谷歌共同跻身OpenAI后微软时代的托管合作伙伴之列。不出所料,该公司股价应声暴涨。

几个月后,历史重演。9月10日,Oracle宣布达成为期五年、总额3万亿美元的计算能力协议,计划于2027年启动。Oracle股价再度攀升,创始人拉里·埃里森一度成为世界首富。该协议的规模令人震惊:OpenAI目前并无3万亿美元可支配资金,这一数字预示两家公司将实现巨大增长,也饱含市场信心。尽管资金尚未到位,此协议已奠定Oracle作为领先AI基础设施供应商的行业地位。

建设未来超大规模数据中心

对于Meta这类已拥有庞大传统基础设施的企业,情况更为复杂——但投入同样惊人。马克·扎克伯格表示,Meta计划在2028年底前向美国基础设施投入6000亿美元。仅2025年上半年,受AI野心驱动,该公司支出较去年同期增加300亿美元。部分资金用于大额云合约(如近期与谷歌云签订的100亿美元协议),但更多资源正注入两个新建巨型数据中心。位于路易斯安那州、占地2250英亩的“Hyperion”基地预计耗资100亿美元,提供5吉瓦计算能力, notably 通过与当地核电站合作应对能源需求。规模较小的俄亥俄州“Prometheus”基地预计2026年投产,采用天然气供电。

此类建设伴随切实环境代价。埃隆·马斯克的xAI在田纳西州南孟菲斯建设了混合数据中心与发电厂。由于配备多台天然气轮机(专家指其违反《清洁空气法》),该厂迅速成为全县最大的雾霾化学物质排放源之一。

“星门”月球计划

特朗普第二次就职典礼后两天,宣布软银、OpenAI与Oracle成立合资企业,计划在美国投入5万亿美元建设AI基础设施。该项目以1994年电影《星际之门》命名,在极度炒作中启动,特朗普称其为“史上最大AI基础设施项目”。萨姆·阿尔特曼似乎认同此观点,表示“这将是本时代最重要的项目”。

大体规划是由软银提供资金,Oracle根据OpenAI的指导进行建设,特朗普则承诺扫清所有监管障碍。但项目自启动便存疑虑,阿尔特曼的商业对手埃隆·马斯克直指其缺乏可用资金。

随着炒作降温,项目势头减弱。8月,彭博社报道称合作伙伴未能达成共识。尽管如此,得克萨斯州阿比林市的八座数据中心已动工,最后一座建筑预计2026年底完工。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

暂无评论

none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