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6z最新报告揭示初创企业实际付费使用的AI公司
周四,安德森·霍洛维茨基金与金融科技公司Mercury联合发布了首份《AI支出报告》。该报告基于Mercury的交易数据,分析了初创企业资金流向排名前50的AI原生应用层公司,其分析思路类似于此前发布的《前100大生成式AI消费应用榜单》。
A16z的合伙人奥利维亚·摩尔和西玛·安布尔指出,数据显示企业仍在针对特定任务采用多种不同的AI产品,新兴应用的崛起与衰落速度极快。
“工具种类正在激增,”安布尔表示,“目前尚未在每个细分领域形成一两家独大的局面。”
报告还显示,企业在“人类增强器”或“协作者”类工具上投入巨大,这类工具旨在提升员工生产力。这表明初创企业尚未准备好全面转向自主智能体工作流。
“随着计算机应用模式的发展,端到端智能工作流的构建能力逐步成熟,我们将见证从协作者工具向端到端智能工具的转变,”安布尔解释道,“尤其在用户迫切尝试新技术的背景下,这一进程将会加速。”
榜单前列不出所料由头部AI实验室占据:OpenAI高居榜首,Anthropic紧随其后位列第二。氛围编程工具表现亮眼——Replit排名第三,Lovable第十八,Cursor第六,Emergent第四十八。主打企业级编程工具(如Devin和Windsurf)的Cognition则排在第三十四位。
值得注意的是,在A16z此前针对消费级应用编制的类似榜单中,Lovable因用户纯粹将其用于项目创建而流量排名远高于Replit。但初创企业在Lovable上的资金投入却不及Replit,部分原因在于其缺乏企业级功能。这种差异恰恰说明当前市场足以容纳多元化的企业类型。
“氛围编程领域的发展方向仍是开放性问题,”摩尔提出,“这个领域是会逐渐整合,出现一个终极的顶级氛围编程平台?还是将涌现四五个针对不同应用场景的大型氛围编程公司?目前尚无定论。”
令摩尔惊讶的是,初创企业正在采用CapCut和Midjourney这类消费级工具。“我们看到许多消费级公司正以越来越快的速度切入企业市场——它们开发的工具极具吸引力,用户会先以个人身份使用,继而引入团队和工作场景。”
从整体分布来看,横向应用在榜单中占比至少60%,垂直应用占40%。最受欢迎的垂直软件公司集中在三大领域:销售、招聘和客户服务。报告还发现,AI正在许多传统初创企业难以突破的行业取得进展。
“过去可能以服务公司或咨询机构形式存在的业务,在AI时代正在转化为软件公司,”摩尔评论道。
安布尔以Crosby Legal为例:这款工具能快速审阅法律合同,取代了以往需要内部法律顾问通过会议和研究才能完成的工作。她指出,当前大多数工具主要用于辅助员工决策(类似协作者),而非用自动化工作者(端到端智能体)完全取代人力资源。
“随着技术进步,当我们真正能够构建完整的智能体同事时,重心将更多转向端到端智能体,而非协作者工具,”她补充道,“AI工具在拓展类工作中效率远超人类。”
榜单中还出现了多款笔记工具,如Otter.ai、Retell AI和Habbyscribe,但没有单一产品形成垄断。这印证了安布尔的观点:尚未出现统治市场的产品,初创企业仍在尝试“个性化选择”以寻找最适合的工具。这种多元化对员工而言也是利好——面对众多选择,他们可以挑选最能提升工作效率的应用,而非被动接受“自上而下强加”的通用产品。
报告的另一个重要发现是消费级与企业级业务的加速融合。人们将家用的个人应用带入职场,创业者则用自己喜爱的个人应用来辅助商业构建。过去这两者界限分明:初创公司会规定标准的技术栈组合。
安布尔和摩尔以Canva为例:这款广受欢迎的消费级应用同时拥有大量企业用户。Canva耗时多年才推出企业版方案。但随着个人与企业使用场景的边界日益模糊,公司更愿意将两者融合。
“你的总可寻址市场不再是非此即彼,而是可以同时覆盖两大领域,”她继续分析道,“开发这些产品的公司可能会加速‘专业化’,即快速组建企业级团队(包括市场推广、销售和支持部门),从而更早获取企业收入,减少对个人消费者的依赖。”
摩尔和安布尔预计未来几年榜单将快速迭代。老牌公司正通过推出AI功能保持竞争力,而新入局者则不断带来创新理念。
“所谓传统厂商,其实可能只是‘12个月前的玩家’,”安布尔坦言,“如果12个月后重新统计,现在这些笔记应用还能留在榜上吗?或许会全面换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