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 Kimi

Kimi 是由北京月之暗面科技有限公司(Moonshot AI)在 2023 年 10 月推出的中文优先 AI 智能助手,面向个人与企业提供对话、检索、文档处理与代码生成等能力。其背后的核心模型不断演进:从早期 Kimi 系列到 2025 年的 Kimi K2(混合专家 MoE 架构),在长文本、推理与编码方面持续强化。Kimi 在中国本土用户中具有较高认知度,并提供开放平台与 API 供开发者集成。

Moonshot AI 成立于 2023 年,总部位于北京,核心团队来自学术与工业界,致力于大模型训练与应用落地。2024 年起,Kimi 以“长上下文”著称;2025 年中发布的 Kimi K2 进一步提升推理与编码能力,并开放多类模型版本以匹配不同场景(如通用对话、编程、视觉理解等)。截至 2025 年下半年,媒体与第三方数据机构多次披露其月活规模与产品节奏,显示其在激烈竞争中的持续更新。

在技术路线方面,Kimi K2 采用混合专家(Mixture-of-Experts)与长上下文训练策略,最新版本将上下文窗口扩展至更高规格,并在编码任务中引入更稳健的推理链与工具调用(Tool Calling)机制;开放平台同步提供联网搜索等可计费工具,支持开发者构建具备检索增强(RAG)与自动化代理能力的应用。

🚀 最新进展:2025 年 7 月 Moonshot 发布万亿参数开源权重模型 Kimi K2;9 月推出面向个人用户的会员体系(Adagio/Andante/Moderato),新增 OK Computer 虚拟电脑 Agent 与「深度研究」配额;9–10 月相继更新 K2 编码与上下文能力、开放平台 API 与联网搜索定价(含按次计费的 $web_search 工具),并上线 Kimi CLI / Coding 权益以满足开发与工程化需求。

🚀 Kimi 能做什么 · 主要功能解释

超长上下文与海量文档处理

Kimi 以长上下文处理见长,适合一次性吸收多篇论文/合同/报告并进行跨文档分析与摘要。K2 代际支持更高的 token 窗口与稳定的跨段对齐,可执行“逐段对齐—全局汇总—可追溯引用”的流程,显著减少丢段与跑题风险,适合法务尽调、学术综述和企业知识库问答等场景。

深度研究(Research Agent)

基于可调用的联网检索与多步计划生成,Kimi 能自动拆解复杂问题、抓取权威来源、生成结构化研究笔记与引用清单。会员版本提供「深度研究」配额,支持设置检索范围、证据阈值与冲突来源比对,便于输出可复核的报告。

OK Computer:虚拟电脑自动化

OK Computer 是 Kimi 的 Agent 模式,可在受控的虚拟计算环境中执行多步骤任务,如批量文件处理、页面抓取、脚本运行与导出结果。它适合「给目标—定流程—盯执行—要产物」的端到端自动化需求,能与深度研究、代码执行配合完成复杂工作流。

专业级编码与工程化

Kimi K2 在代码理解与生成方面强化上下文记忆与跨文件引用能力,结合 Kimi For Coding 与 CLI,可完成「读仓库—定位缺陷—生成补丁—撰写说明—提交变更」的流水线式协作;在评测集合(如真实修复/跨语言基准)上对长函数、隐式依赖与边界条件具备更稳健表现,适用于单测补全、迁移重构与文档自动化。

多模态理解与可视化解析

面向图像/表格/截图等多模态输入,Kimi 支持区域理解、图表解读与数据抽取;结合长上下文,可把图像中的关键字段与附件文档建立映射,输出结构化结果(如 CSV/JSON),便于进一步清洗与分析。

开放平台与工具生态

Kimi 开放平台提供多规格模型与工具调用:包括通用推理、联网搜索(按次计费)、函数/工具调用(Tool Calling)与组织级管理;开发者可通过 API、CLI 或 SDK 集成到业务系统,并配置限额、并发与审计策略,满足从 PoC 到生产的全链路落地。


💡 Kimi 的实用进阶技巧

🧱 用“分块+回钩”喂长文:将长文按自然章节分块上传,并在每块末尾附 3–5 句“回钩摘要”,能显著提升全局汇总的连贯性与可追溯性。

🔎 检索前置,设定证据阈值:启用联网检索时,明确“来源数量、发布时间下限、站点白名单”,并要求输出引用与判断置信度,降低幻觉风险。

🧪 让 Kimi 先写测试再改代码:在修复或重构前,先让 Kimi 生成单测并跑通,再提交补丁;能避免“修好一处、牵出多处”的隐性回归。

🧰 把 OK Computer 当成流水线:把任务拆成「拉取—处理—导出—校验—归档」五步,逐步回放日志;失败就回滚子步骤,稳定比一次跑完更重要。

🧩 API 结合 RAG 与指标看板:部署时同时接入检索与埋点,记录命中率、平均来源数与引用覆盖率,用数据驱动提示词与召回策略优化。


💳 Kimi 是否免费 · 价格套餐与订阅方式

各版本价格与功能差异

方案 价格 核心功能
Adagio(免费) ¥0/月 基础对话与多模态、有限的「深度研究」与 OK Computer 次数
Andante ¥49/月 更多「深度研究」与 OK Computer 次数,附等额 API 兑换券
Moderato ¥99/月 最高配额与并发、优先队列、含 Kimi For Coding 等工程化能力
开放平台 API(按量) 示例:Kimi K2 *¥1.00–¥4.00 / 百万 tokens*(不同版本/时段可能不同);联网搜索 ¥0.03/次 提供通用推理、Tool Calling 与组织管理;支持 CLI/SDK 接入与用量统计

订阅方式

可在 Kimi 网页端/客户端直接开通会员;开发者可在开放平台控制台开通 API、配置组织与限额,并按量计费(含按次计费的联网搜索工具)。企业可将 API 集成到内部系统,结合权限与审计策略进行治理。

⚠️ 价格说明:上表为撰稿时的公开信息汇总,实际价格与配额会随版本与活动调整;请以 Kimi 官网与开放平台定价页为准。


❓Kimi 常见问题解答(FAQ)

Q1: Kimi 的“长上下文”如何正确使用?

A: 建议按章节/主题分块上传,给每块添加 3–5 句摘要;在总问询时明确“需跨文档引用并标注出处”。若为超长 PDF,先让 Kimi 生成目录与页码映射,再定位段落细问,稳定性更高。

Q2: 深度研究与普通联网搜索有何区别?

A: 深度研究属于多步代理任务:包含检索、证据筛选、对齐与写作,支持设置来源数量、年份下限与白名单;普通联网搜索更轻量、按次计费,适合快速查证或补全事实。

Q3: OK Computer 能做什么?是否安全?

A: 它在受控的虚拟电脑里执行任务(抓取、脚本、批处理等),过程有日志与产物可回溯;敏感操作默认受限,涉及账号与密钥需在安全的变量或临时凭据中提供,避免在对话中明文暴露。

Q4: Kimi 与其他大模型助手相比的优势是什么?

A: 在中文语境与长文处理上表现稳健;K2 代际对编码与跨文件引用优化明显;同时提供开放平台、工具计费与 CLI,更利于把“助手”接到真实工作流里。

Q5: 会员与 API 应该怎么选?

A: 以个人重度使用场景(研究、自动化)优先选择会员;需要对接系统、做批量任务与可观测的,选 API(可配并发、限额与计费审计)。两者可并用:个人在前台探索,后台用 API 承载生产。

Q6: Kimi 对数据隐私如何处理?

A: 使用时建议关闭不必要的对话分享;企业侧通过开放平台组织与密钥治理,设置访问范围、限额与审计;涉及敏感数据时优先采用最小权限与最短保留策略,并对产物做人工抽检。

Q7: 模型版本很多,我该怎么选?

A: 通用问答与写作用通用推理版本;编码/工程任务优先 K2 新版本与 Coding 权益;超长文档与研究任务选择长上下文版本并启用联网工具;如需成本优化,可对不同任务路由到不同版本。

Q8: 出现超时或“回答中断”怎么办?

A: 先让 Kimi “只输出大纲/步骤”,确认路径后再逐段生成;必要时降低并发或分批处理,并在提示中限制输出长度(如“每段不超过 300 字”),可有效减少中断与跑题。

相关导航

暂无评论

none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