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enAI员工努力应对公司社交媒体推广

多位现任及前任OpenAI研究人员针对公司首次涉足社交媒体领域公开发声。这款名为Sora的应用程序采用TikTok式信息流,充斥着AI生成视频和大量山姆·奥特曼的深度伪造内容。研究人员在X平台上表达忧虑,对这款产品如何契合OpenAI“开发造福人类的先进AI”这一非营利使命感到矛盾。

研究人员的分歧

OpenAI预训练研究员约翰·霍尔曼坦言:“AI驱动的内容流令人不安。得知我们将发布Sora 2时,我的确感到担忧。但团队在设计积极用户体验方面已竭尽所能……我们将全力确保AI助力而非伤害人类。”

另一位OpenAI研究员兼哈佛大学教授博阿兹·巴拉克回应道:“我同样怀着担忧与兴奋交织的复杂心情。Sora 2在技术上令人惊叹,但现在庆贺其避免重蹈其他社交媒体应用和深度伪造内容的覆辙为时过早。”

前OpenAI研究员罗汉·潘迪借此机会推广其新创公司Periodic Labs——这家由前AI实验室研究人员组成的企业致力于开发助力科学发现的AI系统:“如果你不愿打造无限推送的AI版TikTok垃圾内容机器,而是想开发加速基础科学发展的AI……欢迎加入我们。”

核心矛盾:商业扩张与使命坚守

Sora的发布凸显了OpenAI长期面临的核心矛盾:这家全球增长最快的消费科技公司,同时亦是肩负崇高非营利章程的前沿AI实验室。部分前员工认为,消费业务理论上可服务于使命——ChatGPT既能资助AI研究,又能广泛推广技术。

CEO山姆·奥特曼在X平台发文解释为何投入大量资本和算力开发AI社交应用:“我们确实需要资金来构建能推动科学发展的AI,并且几乎将所有研究精力集中于通用人工智能(AGI)。但在此过程中,向公众展示酷炫的新技术产品、带来欢笑,并借此为巨额算力需求获取资金也很有意义。”

他补充道:“当初发布ChatGPT时,很多人质疑‘谁需要这个?AGI在哪里?’现实情况是,企业的最优发展路径往往充满复杂性。”

监管审视与使命质疑

关键问题在于:OpenAI的消费业务何时会超越其非营利使命?当盈利机会与使命冲突时,公司如何抉择?

这一问题正值监管机构审查OpenAI向营利性转型之际。加州总检察长罗布·邦塔上月强调,他“特别关注确保OpenAI作为非营利组织声明的安全使命在重组过程中始终保持核心地位”。

尽管怀疑论者认为OpenAI的使命只是从科技巨头吸引人才的品牌工具,但许多内部员工坚持表示,这正是他们加入公司的初心。

Sora的定位与风险防控

目前Sora规模尚小,但其亮相标志着OpenAI消费业务的重大扩张,使公司面临困扰社交媒体数十年的诱惑机制。

与注重实用性的ChatGPT不同,Sora定位为娱乐平台——一个生成和分享AI视频的场所。其内容流更接近以成瘾性闻名的TikTok或Instagram Reels。

OpenAI声称已将“末日刷屏、成瘾、社交隔离及强化学习优化内容流”等担忧列为重点,明确表示不会优化用户停留时长,而是致力于最大化创作行为。措施包括向长时间刷屏用户发送提醒,并优先展示熟人内容。

前OpenAI政策负责人迈尔斯·布伦戴奇指出,AI视频流可能像聊天机器人时代一样,同时存在积极与消极应用。奥特曼本人也曾承认:“社交媒体时代的重大失误在于,内容流算法对社会整体乃至个体用户产生了意料之外的负面影响——尽管这些算法确实实现了当下用户期望(或被认为期望)的行为:让他们持续停留在平台上。”

未来挑战与发展方向

Sora与用户需求及公司使命的契合度尚待检验。用户已注意到应用内的互动优化设计,例如点赞视频时出现的动态表情——这种设计似乎旨在通过多巴胺刺激提升用户参与度。

真正的考验在于OpenAI如何演进Sora。鉴于AI技术已主导常规社交媒体内容流,由AI原生驱动的内容流很可能迎来爆发期。OpenAI能否在发展Sora的同时避免重蹈前辈覆辙,仍需持续观察。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

暂无评论

none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