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肯中心碰撞研究员探索科技如何变革表演艺术

Ai新闻1个月前发布 Anthony_Ha
23 0 0

当科技对艺术与文化的影响引发广泛忧虑之际,林肯表演艺术中心的“碰撞器奖学金计划”(Collider Fellowship)却将目光投向新兴机遇。该项目邀请跨学科艺术家共同探索如何通过前沿技术重塑现场表演与表演艺术的未来。

近日,这座著名的纽约表演艺术中心公布了第二届碰撞器奖学金获得者名单——六位艺术家将分别围绕虚拟现实、人工智能及沉浸式4D声音系统等领域展开创作。

林肯中心节目策划副总裁乔丹娜·利(Jordana Leigh)表示:“令我欣喜的是,这些艺术家不仅关注作品本身,更思考如何将其融入艺术与科技领域的宏观对话。他们展现了深远的思辨能力。”

利坦言自己是科技赋能艺术的“永恒乐观主义者”。面对大众对人工智能的普遍担忧,她指出更应关注艺术家如何将AI转化为“工具箱中的新工具,如同调音台之于声音,画笔之于绘画”。她强调,对某些艺术家而言,“是技术在追赶他们的视野,而非他们的视野屈从于技术”。

为诠释这种可能性,利以诺娜·亨德里克斯(Nona Hendryx)在林肯中心展出的科技艺术装置《造梦机器》为例。该作品通过融合AI、VR与增强现实技术,将观众——尤其是有色人种观众——沉浸于非洲未来主义环境中。利认为,这类创作能帮助“那些在科技领域找不到自我认同的人群,特别是黑人与棕色人种女性,重新建立与科技的联结”。

她补充道:“参与对话的人群越多元,对话产生的价值就越深远。”

六位新晋碰撞器奖学金获得者合影

本届获奖者通过提名制遴选产生,他们将在未来九个月内获得林肯中心及Onassis ONX提供的工作室空间、财政津贴以及机构专业支持,持续探索科技与艺术融合的潜力。

利指出,碰撞器奖学金是林肯中心系列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在于以“非交易性”方式支持艺术家创作。值得注意的是,该项目不强制要求艺术家完成最终作品或委托创作。利举例说明,首届获奖者中既有完成“五六个原型创作”的实践者,也有选择“通过大量阅读与研究进行沉淀与自我更新”的思考者——这两种模式都被视为奖学金的有效运用方式。

据利透露,首届艺术家的多项创作目前“仍处于孵化阶段”,部分作品未来有望在林肯中心展出。尽管她个人着重关注基于场域的体验(尤其是涉及VR、AR与扩展现实技术的创作),但她同样期待碰撞器计划能推动林肯中心重构全球观众触达方式。

“现阶段我们对所有可能性持开放态度。”利总结道。

以下是六位新晋碰撞器奖学金获得者及其创作简介:

  • Cinthia Chen:跨媒介艺术家与技术专家,通过表演、装置与投影设计的融合探索记忆、混合身份与精神未来主义
  • Sam Rolfes:虚拟表演艺术家、Team Rolfes虚拟表演工作室联合总监,创作涵盖动作捕捉表演、时尚平面设计,曾为Lady Gaga、Arca、Metallica及Netflix制作音乐视觉
  • James Allister Sprang:美国首位运用4D声音系统创作的艺术家,通过沉浸式感官体验探索离散时间线与黑人精神内在
  • Stephanie Dinkins:聚焦新兴技术、种族与未来史的跨学科艺术家与教育家,入选《时代》杂志“人工智能领域百大最具影响力人物”
  • Kevin Peter He:融合电影、舞蹈与城市转型背景,跨足影像、表演与游戏引擎领域,探索结构与技术如何重塑叙事与具身体验
  • Rashaad Newsome博士:惠特尼双年展参展艺术家,通过拼贴、表演、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技术探讨黑人与酷儿文化表达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

暂无评论

none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