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现在抓住人工智能的机遇还不算晚
本周,OpenAI宣布应用程序现可直接在ChatGPT内运行,用户无需切换不同应用即可完成旅行预订、播放列表创建和设计编辑等操作。有人立即将其誉为未来的应用平台,并预言ChatGPT将重塑生态,甚至可能取代苹果的App Store。
然而,尽管OpenAI的应用平台构成了潜在威胁,但苹果对Siri的升级规划——尽管进展迟缓——仍可能为其赢得优势。毕竟,苹果已掌控硬件、操作系统,并拥有约15亿全球iPhone用户,而ChatGPT的周活跃用户数为8亿。若苹果押注成功,这家iPhone制造商不仅能巩固其在应用行业的主导地位,还将重塑人工智能时代的应用使用方式。
苹果的策略是保留应用功能但取消应用图标。去年开发者大会上,苹果提出了AI驱动计算的愿景:iPhone用户将通过升级版Siri和革新性系统与应用交互,减少点击操作,增加语音对话。
应用图标过时了,但应用永存?
这一理念正逢其时。在iPhone主屏幕上排列可点击图标以获取网络信息的交互模式已显陈旧。应用本是对电脑桌面的微缩模拟,但如今用户越来越少通过专用应用访问心仪的在线服务。
当下,消费者向AI助手寻求建议或洞察的频率,已堪比使用谷歌搜索或打开单一功能应用(如Yelp)。他们通过智能音箱或蓝牙连接的AirPods语音点播心仪歌曲,向聊天机器人查询商业信息或影视剧评摘要。基于网络爬取数据训练的大语言模型会解析用户需求并生成回应。
这比在谷歌搜索结果中筛选正确答案更便捷(谷歌早在十多年前就意识到这一点,开始直接在搜索结果页面提供答案)。AI也通常比在拥挤的iPhone上寻找正确应用、启动应用,再适应各不相同的界面以完成任务更为轻松。
ChatGPT应用的局限
尽管ChatGPT的应用系统看似改进了这一模式,但仍局限于ChatGPT的用户体验中。用户需通过聊天机器人式界面操作应用,这需要一定的学习成本。调用应用时,必须在提示词首行提及应用名称,才能触发“使用应用获取答案”的按钮,随后还需输入精准查询(据彭博社早期测试,若操作不当,可能卡在加载界面无响应)。
我们不禁思考:这究竟是应用的未来,还是缺乏竞争时的过渡方案?当出现更便捷的解决方案——尤其是内置于iPhone的方案时,用户会继续选择ChatGPT,还是愿意再给Siri一次机会?尽管Siri目前口碑不佳,但我们不应过早否定苹果。
Siri或许现状堪忧,但苹果的整体生态系统具备优势。首先,用户手机上已安装所需应用,或懂得如何从App Store获取。许多应用已使用多年,操作习惯根深蒂固。
而使用ChatGPT应用平台存在若干门槛:需要安装目标应用,通过充满警告的权限界面将其连接到ChatGPT,还要进行账户验证(包括输入双因素认证码)。虽然一次性设置后体验会改善(例如AI生成的Spotify歌单可一键跳转至应用播放),但若苹果能兑现承诺,其体验将不逊于此。
OpenAI应用模式还有其他短板:用户每次只能与一个应用交互,无法在多应用间切换(比价或挑选酒店时尤为不便);ChatGPT内使用应用会剥离品牌设计与视觉标识(虽然有人反感Spotify的复杂界面,但也有用户在意体验);移动端原生应用因操作灵活性,有时仍比ChatGPT内嵌版本更便捷。
最重要的是,若ChatGPT未展现明显优势,说服用户迁移应用平台将十分困难。
苹果能否通过AI功能挽回Siri声誉?
在2024年全球开发者大会的演示中(苹果坚称非技术噱头),公司展示了新系统下应用的工作方式,以及如何利用校对等AI功能。关键的是,开发者无需额外工作即可调用部分AI能力(如笔记应用的校对重写工具),已集成SiriKit的应用则能实现更丰富的用户操作。
新Siri上线后,这些应用将立即获得功能增强。苹果初期将聚焦笔记、媒体、通讯、支付、餐厅预订、网络通话及健身等类别。例如,用户可让Siri显示演示文稿的讲者备注,生产力应用便会响应。应用还能通过苹果标准文本系统读取页面文字,使交互更自然——无需精确的指令措辞,如对生日提醒说“给他打FaceTime”即可触发操作。
苹果现有的Intents框架正在升级,以接入苹果智能系统,覆盖图书、浏览器、相机、文档阅读器、文件管理、日记、邮件、照片、演示文稿、电子表格、白板及文字处理器等更多应用类别。苹果正创建经过预训练和测试的新“意图”供开发者使用。例如,用户可通过Siri让照片编辑应用Darkroom为图片添加电影滤镜。Siri还会推荐应用功能,帮助用户探索应用潜力。
自iOS 16引入的App Intents框架已被开发者广泛采纳,因其不仅能对接苹果智能,还可将应用操作与内容整合到聚焦搜索、Siri、操作按钮、小组件、控件及视觉搜索等平台功能中。
与ChatGPT不同,苹果在自有硬件上运行操作系统,提供App Store作为分发渠道,并配备完整应用基础设施、开发者工具、API及框架——不仅是AI交互界面。尽管苹果可能需要借用外部AI技术实现最终功能,但其拥有个性化应用推荐的数据基础,并为注重隐私的用户提供应用信息收集限制选项(ChatGPT的应用系统尚未提供类似“禁止追踪”功能)。
OpenAI的系统无法在启动时即兼容所有应用,需要开发者适配并依赖新型技术“模型上下文协议”连接AI助手与其他系统。因此ChatGPT目前仅支持Booking.com、Expedia、Spotify、Figma、Coursera、Zillow和Canva等少量应用。虽然MCP协议正在普及,但其全面采用的延迟可能为苹果争取到追赶时间。
更重要的是,传闻称苹果AI系统已接近就绪。据报道,公司正内部测试通过Siri语音命令操作应用的功能。彭博社指出,这个更智能的Siri可直接支持优步、AllTrails、Threads、Temu、亚马逊、YouTube、Facebook和WhatsApp等主流应用。苹果向TechCrunch确认,该系统仍计划于明年发布。
苹果拥有iPhone,OpenAI拥有艾夫
iPhone作为应用平台的地位难以撼动,即便是OpenAI这样的巨头也难例外。OpenAI深知这一点,因此正与苹果前设计主管乔尼·艾夫合作开发自有设备,希望让AI更深融入用户的日常生活与习惯。
但据报道,该公司尚未构想出超越智能手机的计算范式。同时,公众对常开型AI设备显露出抵触情绪,这类设备既挑战社会规范又威胁隐私安全。AI抵制浪潮已覆盖AI设备制造商Friend的纽约地铁广告,导致泰勒·斯威夫特因涉足AI遭粉丝抨击,并危及多个消费品牌与企业声誉。这些因素使OpenAI设备的未来前景充满变数。
就目前而言,OpenAI的应用模式本质上是通过其应用控制其他应用。如果苹果能成功升级Siri,这个中间层或许将不再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