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atsApp 和 Messenger 新增警告功能,帮助老年人避免网络诈骗
Meta于周二宣布,将在其即时通讯应用WhatsApp和Messenger中推出新的诈骗检测功能,作为打击针对老年人网络诈骗的广泛举措之一。该公司表示,当用户在通话过程中尝试共享屏幕时,WhatsApp将显示警告提示;同时Messenger会标记可疑信息,并可将这些信息交由人工智能进行审核。
这家科技巨头透露,在2025年上半年已识别并处置了约800万个涉及诈骗活动的账户,其中包括与缅甸、老挝、柬埔寨、阿联酋和菲律宾等地诈骗中心有关联的账户。此外,还对超过21,000个冒充客服的Facebook专页和账户采取了行动,这些账号试图诱骗用户泄露个人信息。
此类冒充客服的诈骗在平台上极为猖獗,许多专页运营者已形成条件反射,会对任何自称客服的信息保持警惕。与此同时,诈骗集团针对老年人的攻击已覆盖多个领域,不仅包括社交媒体,还涉及通讯软件、交友应用、加密货币等。

在WhatsApp平台上,当用户尝试与陌生联系人进行视频通话并共享屏幕时,系统将自动弹出警告提示。Meta指出,诈骗分子常利用屏幕共享技术窃取受害者的银行资料、验证码等敏感信息。
而在Messenger应用中,公司正在测试更先进的诈骗检测技术,用于分析接收到的信息是否可疑。一旦系统判定存在风险,将会标记“已检测到诈骗迹象”并警示用户“请保持警惕,您可能面临资金损失风险”。

警告界面还会列举各类常见诈骗手法,包括居家工作骗局、轻松赚钱陷阱等,并建议用户立即封锁或举报可疑账户。
这类诈骗案件其实离我们并不遥远。笔者亲属就曾深受其害。需要强调的是,此类骗局的影响往往远超个人层面——当家庭成员介入时,受害者常因感到难堪而固执己见,甚至坚信自己遇到了真正的致富良机。
诈骗分子擅长利用社会工程学手段或虚构情感关系,诱使缺乏网络防范意识的老年人上当。那些患有早期认知障碍,或因孤独而渴望关怀的长辈尤其容易成为目标。犯罪分子正是利用这些弱点,逐步榨取老年人毕生积蓄。
客观而言,Meta本应更早采取行动应对平台上的这些安全隐患。毕竟在应用中加入警告提示从技术层面并不复杂。即便当时缺乏先进AI技术进行诈骗识别,基础的安全提醒也足以预防部分欺诈行为。
该公司同时宣布将加入全国老年人反诈协调中心。这个新兴非营利组织汇聚了执法机构与美国退休人员协会、亚马逊、第一资本、谷歌、微软及沃尔玛等企业力量,共同构建打击老年人诈骗的防护网络。